致敬!向近代以來約2000萬名烈士



凜然英雄氣,激蕩天地間。

今天,9月30日,我們迎來瞭第四個烈士紀念日。

今天,讓我們向近代以來約2000萬名烈士,致以深深的敬意!

上午10點,黨和國傢領導人同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一起,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。

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裡,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,遇強敵而不懼,臨死神而不屈。他們用鋼鐵身軀托舉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獨立自主、繁榮富強,他們用熱血鑄就的愛國情懷、民族氣節、英雄氣概,構成瞭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標!

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所有烈士的名字,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。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,向烈士致敬,就是給自己以自尊,給民族以自信,給國傢以自強!

歷史不會忘記

趙一曼:鐵骨亦柔情

趙一曼在臨刑前寫給兒子的信中這樣殷殷囑托:

“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,實在是遺憾的事情。母親因為堅決地做瞭反滿抗日的鬥爭,今天已經到瞭犧牲的前夕瞭。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瞭。希望你,寧兒啊!趕快成人,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!我最親愛的孩子啊!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,就用實行來教育你。在你長大成人之後,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!”

彭雪楓: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

彭雪楓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。他在1944年8月出征前曾這樣說道:

“豫皖蘇是我們的傢鄉,那裡有我們的父母,我們的妻室子女,我們的兄弟姐妹。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。為瞭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,我們就是戰死疆場,也心甘情願。”

吉鴻昌:光明正大 從容赴死

共產黨員、抗日名將吉鴻昌在走上刑場前,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:

“夫今死矣!是為時代而犧牲。人終有死,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,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。”

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國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頭!”吉鴻昌臨刑前曾這樣慷慨寫道。“我為抗日而死,不能跪下挨槍,我死瞭也不能倒下!給我拿個椅子來,我得坐著死。”

蔡炳炎:國將不保 傢焉能存

1937年淞滬會戰前,從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,蔡炳炎連續寫下四封傢書,詳細安排後事,五天後在激戰中身中數彈,壯烈殉國,時年35歲。他在前線留給妻子的信中這樣寫道:

“殊不知困難至此,已到最後關頭,國將不保,傢亦焉能存在?”

左權:烽火連天傢國情

左權將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。烽火歲月中,他輾轉戰場,給母親、妻子寫去一封封樸素而深情的傢書,記載瞭一個兒子、丈夫和父親,對傢庭的眷戀,對未來的憧憬,以及誓死奔赴國難的決心。左權在給妻子的傢書中寫道:

“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,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,能夠牽著她走走,抱著她玩玩,鬧著她笑,打著她哭一哭,真是太快樂瞭。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裡之外,空想一頓以後,隻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望著。”

大國崛起於文明,奠基於精神。沒有強大的精神作支撐,便無法承擔起更大的國際責任,也難以立身於人類文明的制高點。激發和張揚犧牲精神,對於我們這樣的國傢和社會來講,無過於從革命先烈那裡尋找精神元素或基因。

設立烈士紀念日並不意味著僅僅把紀念局限在這一天,烈士紀念日年復一年地到來,周而復始地加深人們的認識,更是為瞭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的紀念。就像清明祭祖、中秋團聚一樣,通過一代代人的傳承,將民族的文化認同和使命接續凝結下來。

編輯:毛志文

編審:曲延濤

綜合:中國軍網、新華社、“共青團中央”微信公眾號


特朗普上任兩周簽8條行政命令

號外號外,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!行政命令有多強,買不瞭吃虧,買不瞭上當,是XX你就堅持60秒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zpxh395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